金融講座系列[1] 澳門國際銀行金融講座【粵港澳大灣區政策解讀及港澳特色金融發展】


發佈日期:2022/09/16
  • 分享至:

2022年9月15日,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於何賢會議中心舉辦金融講座系列[1]澳門國際銀行金融講座。本次講座邀請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澳門國際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任濤博士為主講嘉賓,主題為“粵港澳大灣區政策解讀及港澳特色金融發展”。出席此次講座的嘉賓還有金融學院張偉光院長、鄺婉樺副院長及蘇正偉講師。

 

任濤博士首先介紹大灣區基本情況。國務院及央行於2015年及2018年陸續發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方案,2019年中共中央與國務院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並於2021年及2022年正式以橫琴、前海及南沙作三大核心區域投入推進深化改革。任博士簡介此三大核心引領區的金融支持舉措。橫琴支援合作區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支持合作區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支援澳門在合作區發展財富管理、債券市場、融資租賃等現代金融業,對澳門擴大服務領域開放,降低澳資金融機構設立銀行、保險機構准入門檻等;前海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加快研究在南沙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任博士接著簡述港澳金融業的發展概況。香港銀行業匯聚了全球前100大銀行的70家,亦是亞洲領先的債券樞紐,以發行量計,是亞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債券市場,僅次於內地和韓國,又擁有亞洲最大的國際基金管理中心及國際私人財富管理中心,且是全球最龐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中國約三分之二的對內及對外投資都經由香港進行。而在澳門方面,金融業是澳門第三大產業,僅次於博彩業和不動產業,以銀行業為主,保險業為輔,澳門金融體系是區域內有特色的現代化開放型金融體系,銀行業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澳門共有31家銀行,可分為本地資本、中資、葡萄牙資本及外資四種類型,其中中資銀行業是澳門銀行業的主力軍。澳門是獨立的銀行監管地區,且銀行網點密集,得益於國家及特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澳門銀行業穩建快速發展,多年來為推動澳門實體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澳門銀行業在澳門經濟中的權重不斷上升,目前在GDP中的貢獻比例已達到14%左右,實現了澳門金融管理局於經濟適度多元化中長期規劃提出後訂立將金融業GDP占比提升至10%的目標。

 

任博士介紹大灣區及深合區金融業發展情況。大灣區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是聯通“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推動大灣區企業聯合“走出去”,其中香港擁有最高金融深度,廣東與澳門次之。港澳均是自由港、離岸金融中心,國際化程度極高,赴澳發債將會和來自包括陸港澳、東南亞等全球各地的資金打交道,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優質投資標的,實行港澳一體、大灣區互聯互通。目前共有15家境外銀行在大灣區內地有機構佈局,可見港澳的未來在大灣區,其中澳門的未來在深合區,琴澳一體化使深合區比自貿區定位更高,從而引領大灣區、融入自由港和對接亞太。

 

最後,任博士透過引用不同的發佈方案與措施指出澳門金融業在大灣區的發展定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援澳門成為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使中葡基金總部落戶澳門,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支持澳門發展特色金融與現代金融業,並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一方面將發展現代金融產業列為合作區四大重點產業方向之一,另一方面將創新跨境金融管理明確為橫琴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準開放的新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以提升澳門金融市場的廣度、深度以及對葡語國家的金融輻射能力。獲國家及特區的大力支持,稅收優惠政策、制度與基礎設施如《信託法》及《證券法》、人才儲備等重大政策正推進實施中,加上澳門與合作區發展離岸金融與跨境金融具有先天優勢,展望實現現代金融業發達、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未來。

 

是次講座吸引了金融學院本、碩、博的同學參與,在分享結束後,同學們就踴躍地向講者發出與粵港澳政策和金融、債券相關的提問,任濤博士亦一一詳細解答,並表示琴澳蓬勃發展的景象將需年輕一代共同努力打造,寄望學院培育出為澳門乃至大灣區貢獻的專業金融人才。講座使同學們關注更多大灣區及琴澳的政策,且更了解澳門與深合區於大灣區、國內甚至國際的優勢,有助於掌握當下金融的發展趨勢。同學們表示獲益匪淺,收獲滿滿,很期待下一場的金融講座分享。



 
瀏覽次數:485

課程課表
Time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