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講座系列 [18] 【公益金融的探索與實踐】


發佈日期:2024/03/07
  • 分享至:

 

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金融講座系列 [18] 於2024年3月7日在氹仔校區何賢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講座邀請到中國農業銀行澳門分行蔡瑩瑩副行長為主講嘉賓,其分享主題為“公益金融的探索與實踐”。出席講座的嘉賓包括金融學院張偉光院長及鄺婉樺副院長。

 

 

中國農業銀行澳門分行蔡瑩瑩副行長畢業於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進入中國農業銀行工作30年,先後在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分行、澳門分行從事公司信貸、私人理財、人力資源、公益金融、跨境金融等多崗位工作,曾任深圳分行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中心區支行行長、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公司業務部總經理、高級專家等職務,擁有豐富的金融管理經驗。

 

 

蔡副行長首先為學生解釋了公益金融的概念。公益金融(Social Finance),又稱社會金融,是一種區別於傳統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資及財富管理方式。公益金融注重在產生經濟回報的同時為社會帶來福祉,是一種同時衡量財務回報和社會公益回報的金融手段。公益金融的類別包括影響力投資、社會影響力投資、社會責任投資、普惠金融及綠色金融。

 

 

蔡副行長認為發展公益金融是大勢所趨,這是出於多重原因。首先,公益金融的發展能夠服務國家戰略,順應政策導向。在中國,共同富裕是黨中央重要的發展目標,而建構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製度體系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環。公益金融的推動有助於實現資源的有效分配,從而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其次,企業永續發展的需求迫切,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現代社會,企業不僅僅要追求經濟效益,還需要關注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性。公益金融提供了一個平台,使企業能夠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並實現轉型升級,達到高品質發展。在共同富裕與社會永續發展的脈絡下,企業從利潤至上的商業模式向“義利並舉,效率與公平兼具,服務社會”的模式轉變。此外,金融機構爭相佈局公益金融領域,以公益金融為契機,打造差異化優勢。各大行隨著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經濟的變化,對陸續出台政策的預期利好,各行均在積極部署公益金融,開展不同程度的研究、人才培養、產品開發及平台創新工作。

 

 

在中國,公益金融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相較於發達國家,其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工具使用的問題,更是基礎生態的搭建問題。公益金融的發展需要社會理念的推廣、具有較高素養和一定資金量的社會投資人,以及公信力的社會評價機制和評估機構。只有逐步建立起一個多元共治的生態系統,才能實現公益金融的持續發展。

 

 

公益金融的本質是將金融產業引向善,這需要公益行業的深度研究和推動。更重要的是,金融機構需要從社會化職能角度思考其存在的價值及意義,建構起獨特的金融服務體系和產品,以回應社會問題。然而,公益金融領域的複合型人才依然稀缺,人才培養需要走在公益發展的前面。幸運的是,互聯網的普及為公益金融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條件。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公益金融提供了更廣泛的傳播渠道和參與機會,幫助公益金融走向更多的人群。

 

 

綜上所述,無論從服務國家策略、回應顧客訴求、同業競爭等角度,推動金融向善是大勢所趨。金融機構作為連結政府、企業、個人三方的紐帶,透過建立完整的資金鏈、資訊鏈和服務鏈,為捐贈者、慈善企業和公益組織賦能,支持慈善資源精準、暢通、安全地流向弱勢族群。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創新格局下,金融機構作為財富分配的關鍵樞紐,對於服務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最後,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誠摯感謝中國農業銀行澳門分行蔡瑩瑩副行長的精彩分享。一眾澳城大師生紛紛表示深有感觸,他們意識到自己作為年輕一代的責任,希望未來能夠以金融作為橋梁服務社會,實現共同富裕。這次講座為學子們的未來發展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啟發,同時也為澳城大師生們搭建了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台。



 
瀏覽次數:582

課程課表
Timetable